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世界各地开始了大规模的分工。欧美国家逐渐走向高端制造业,而中国则利用人口红利,使得国内低端制造业开始全面崛起,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商品,提高了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然而,近年来,中国面临着人口红利下降和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这已成为一大趋势。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人口处于结构性失衡状态:一方面,老年人越来越多。截至2021年上半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2.61亿人,65岁以上老年人1.8亿人,占总人口的13%。
另一边,年轻人越来越少。90后只有1.75亿人,00后只有1.45亿人,比70、80后多了2.3亿人。差距太大了。同时,2017年中国新生儿数量为1728万,而2020年出生的新生儿数量仅为1200万。专家预计,“十四五”期间国内人口将出现负增长。
更重要的是,“十四五”期间,中国大约有4000万人需要办理退休手续,这意味着中国将减少3500万劳动力。老年人老了就该退休,这是无法改变的。只能鼓励年轻家庭多生孩子,从而缓解未来中国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但问题是,中国早在2016年就放开了二胎政策,今年又放开了三胎政策,但大家都不积极生育。为什么呢?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养育孩子的成本太高。比如孩子上幼儿园,会报名兴趣班,学习围棋、钢琴、书法等。而当孩子上中小学时,他们会报名参加课外辅导班,主要是怕孩子跟不上学校的教学节奏。
而且孩子上大学,还要交很多学费。据专家粗略估算,抚养一个孩子大学毕业至少需要57万人民币,如果是三个孩子至少需要171万人民币,这是很多家庭无法承受的巨大支出。
第二,房价太贵,让现代家庭无力抚养孩子。很多年轻人不能结婚,只是因为买不起房子。即使勉强能贷款买房结婚,每月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也要还房贷,剩下的只能勉强维持开支,根本养不出第二个或第三个孩子。
更何况养两三个孩子需要给孩子一些活动的空间,现在很多家庭的第一笔房贷还没有还清,更不用说改善他们的生活空间了。高房价让很多人放弃了养两三个孩子的想法。
如今,退休人员越来越多,但人们不愿意生孩子,导致年轻人越来越少。长期来看,对国内经济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一是大量的老年劳动者已经退休,没有那么多年轻人上来,会导致国内劳动力出现严重的缺口。中国的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
二是老年人的消费需求相对较弱,而年轻人的消费欲望相对较强。老年人太多,年轻人太少,社会的消费需求就拉不起来,经济就会长期处于通缩状态。第三,如果大量老年人退休,而在职年轻人缴纳的养老保险不足以支付退休养老金,就会导致养老金发放出现漏洞。
面对未来几年可能减少3500万劳动者,对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产生影响,专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第一,延迟退休年龄,将退休年龄从60岁延长到65岁。延长员工的工作年限
再者,要摆脱国家对大量劳动力的依赖,需要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向高端制造业转移,用机器人代替劳动力。最后,我们会继续鼓励大家多生孩子。估计以后会放开多生孩子的政策,让大家随意生孩子。
但我们认为,延迟退休年龄以减轻劳动力压力只是权宜之计,一些一线岗位并不适合老年劳动者。最好的办法就是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降低年轻家庭养育孩子的成本,降低高房价,让更多的年轻人结婚买得起房,生孩子。
因此,我国除了出台三胎政策外,还需要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比如对多子女家庭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减轻他们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压力,从而在社会上营造鼓励子女的特殊氛围。只有年轻人数量反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内未来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中国经济和制造业才有更好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