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水军费背后的行业暗战
李斌的爆料并非空穴来风。据其透露,蔚来长期遭受水军攻击,仅2023年2月至2025年6月期间,便有用户在“懂车帝”“今日头条”等平台发布超4000条侮辱性言论,内容涉及产品缺陷、技术路线质疑等。而每月高达三五千万的水军费用,意味着背后存在一个组织严密、资金雄厚的产业链——从资金源头、水军招募到内容策划,每个环节均环环相扣。
这一产业链的运作模式已形成“黑产闭环”。例如,某汽车自媒体账号因长期发布蔚来负面内容,被法院判定侵权后遭全网封禁,但其背后操控者却难以追溯。水军通过社交媒体、论坛、评论区等渠道,以“车曝台”等账号为载体,制造虚假舆情,甚至在蔚来直播时通过刷屏恶意评论干扰正常运营,迫使企业关闭评论区。
水军攻击:蔚来发展的“隐形绊脚石”
对蔚来而言,水军攻击已从品牌层面的“软刀子”升级为影响企业生存的“硬威胁”。李斌坦言,水军费用之巨、攻击之频,令企业疲于应对。例如,蔚来法务部虽在2025年2月宣布悬赏100万元征集黑公关线索,并在4月成功封禁多个侵权账号,但面对每月数千万的“黑金”投入,这些举措仍显杯水车薪。
水军攻击的负面影响已渗透至蔚来经营全链条:
品牌形象受损:负面舆论导致消费者对蔚来产品产生信任危机,影响购车决策;
融资与合作受阻:潜在投资者因舆论风险持币观望,合作伙伴对品牌稳定性产生疑虑;
运营成本激增:为应对水军,蔚来需投入大量资源进行舆情监测、法务维权,甚至在直播中关闭评论区以减少干扰。
水军产业链:资本博弈的“影子战场”
水军产业链的复杂性,源于其背后错综的利益博弈。李斌指出,尽管蔚来知晓水军费用规模,但“具体资助者不明”。这一现象折射出行业竞合的残酷现实:
竞争对手的“暗箭”: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部分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通过水军攻击削弱对手品牌力;
流量经济的“嗜血”:水军产业链与自媒体、营销公司深度绑定,通过制造话题获取流量分成,形成“攻击-引流-变现”的闭环;
监管漏洞的“庇护”:网络造谣成本低、取证难度大,导致水军行为屡禁不止。例如,蔚来曾因某用户发布“蔚来账户快见底”等虚假信息起诉,但诉讼周期长、赔偿金额低,难以形成震慑。
行业困局:如何打破“黑金”循环?
李斌的爆料,不仅是对蔚来困境的控诉,更是对整个汽车行业的警示。水军泛滥已严重扰乱市场秩序,阻碍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要破解这一困局,需多方协同发力:
企业主动维权:蔚来法务部已建立常态化监测机制,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技术手段,例如通过AI识别水军账号、建立黑名单共享库;
行业协会约束:推动制定行业自律公约,对雇佣水军的企业实施联合惩戒,例如限制其参与行业展会、取消评优资格;
监管部门重拳出击:参照“电信诈骗”治理模式,加大对水军产业链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例如,对组织水军攻击的企业处以数倍于攻击费用的罚款;
公众理性参与:提升消费者对网络舆论的辨别能力,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例如,通过科普内容揭露水军常用话术,如“定价对标BBA但产品实力差一大截”等断章取义的攻击方式。
结语:让汽车行业回归产品本质
李斌的无奈,折射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高速发展中的阵痛。当水军攻击成为商业竞争的“标配”,企业不得不将大量资源投入舆论战,而非技术研发与用户体验提升。这一畸形生态,最终损害的是整个行业的未来。
唯有打破“黑金”循环,让汽车行业回归产品本质,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与突破。正如李斌所言:“与其做水军,不如给蔚来法务部提供线索,收益肯定更高。”这句话的背后,不仅是对水军行为的批判,更是对行业公平竞争环境的深切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