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无论在哪个时代,洗碗都是“男人无声的眼泪”的永恒话题。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喜欢赶时髦的父母会在结婚前明智地划分生活界限:谁做饭,谁洗碗。这就像一条截然不同的三八线,严格地横贯整个婚姻世界。
时间过去了,洗碗的艰巨任务还没有完美解决。曾经有一个问卷调查,“婚后必备的家用电器有哪些?”洗碗机和扫地机器人“光荣地”荣登榜首,并不是因为它们不可或缺,而是在大多数年轻人眼里,这两款电器的存在至少可以避免99%的家庭矛盾。
甚至在进入婚姻生活之前,这件事就已经被提上了日常的日程。比如在知乎,在“第一次想去男朋友家洗碗吗?”,有4000多条回复。微博之前也发起过投票活动,37.1%的人认为没必要问“要不要第一次去男方家洗碗?”,而30.8%的人出于礼貌认为有必要暂时提一下。
前两天,“洗碗机销量暴涨,均价破7000元”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据悉,今年上半年,中国洗碗机市场总销量同比增长24.5%,单店洗碗机品类销量增长150%,全国所有门店洗碗机品类销量增长约130%。品牌店的很多流行款式一度缺货。每个人都懒得动手,洗碗机似乎是生活中的必需品。
但是在洗碗机爆炸的背后,整个家电行业正在经历严峻的考验。
家电市场为洗碗机“杀”疯了
这么多年,世界上第一台洗碗机问世已经快200年了。
“洗碗机之母”约瑟芬是中国陶瓷的忠实粉丝。据说她结婚的时候,带了一整车的陶瓷作为嫁妆。在当时,陶瓷的清洁和维护是一项技术工作。为了珍惜这些珍宝,约瑟芬在1850年发明了手动洗碗机。
1883年,约瑟芬创立了第一家洗碗机公司,但当时洗碗机需要手动加水,这导致洗碗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家庭主妇心中都是极其无味的。直到1929年,德国米勒公司生产了欧洲第一台电动家用洗碗机,1954年,美国GE公司生产了第一台电动台式洗碗机,1978年,米勒公司引进了第一台微电脑控制的洗碗机,洗碗机正式在家务劳动中获得了一席之地。
洗碗机在欧美的普及率一度高达80%,但相比之下,在中国,中国人生活中的主导理念是勤俭节约。尤其是对于上一代人来说,虽然一日三餐后洗碗比较麻烦,但也没必要用机器来代替。而且,他们并不认为机洗比手洗干净,所以洗碗机在中国的普及率不到5%。
年轻一代显然不这么认为。谁能把洗碗的重任交给机器,谁就等不及了。至少洗碗机不断增长的销量证实了这一点。天猫数据显示,90后用户在天猫订购家电的比例超过60%,基于洗碗机的智能家居在天猫的销量增长超过100%。
即使一个人独居,面对一片狼藉,他也渴望手指远离阳光和泉水。洗碗机已经成为年轻人生活态度的外化,洗碗机市场风起云涌。目前,美的、海尔、格力、西门子等头部家电企业已经开始围绕圈地展开角逐,而松下、九阳、小米等非大型家电企业也紧随其后暴涨。
《2017年中国洗碗机行业白皮书》显示,截至2017年8月,全球共有43个品牌的洗碗机,2017年仅新增17个品牌,甚至产品型号从2016年的167个增加到229个。洗碗机市场的竞争似乎比我们想象的要早。
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短短几十年间,年轻人的居家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更愿意把家里变成一个空荡荡的游乐场,而不是让庞大的家电占据空间。家电市场早就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2018年家电市场规模为8104亿,同比仅增长1.9%。到了2019年,这个数字变成了8032亿元,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
奥维云数据显示,家电市场零售额增速从2017年开始放缓,消费端逐渐趋于饱和,整个行业进入存量时代。宏观层面可能不够清晰,但美的、格力、海尔确实存在2017年后营收增速放缓的问题。据悉,美的和格力营收增速连续四年下滑,2021年格力首次出现16%的负增长。
从某种角度来看,洗碗机已经成为这些家电巨头想要争夺的“支点”。虽然不能煽动整个家电市场,但至少可以撬动自己的力量。2020年国内洗碗机市场零售额为87亿元,预计2021年将突破100亿元。为了快速占领时代新宠,品牌会毫不犹豫地打响价格战。
据调查,目前洗碗机线下均价已经超过7000元,而线上价格已经逼近4000元。但是一旦遭遇,没有人愿意承认失败,20。
20年双十二,格力的4套洗碗机的价格甚至降到999元,2021年元旦,海尔一款13套智能洗碗机在直播间里整整降了2000多。年轻人不想洗碗了,于是沉默了多少年的家电圈瞬间“杀”疯了。
这届家电正苦苦“讨好”年轻人?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届年轻人虽然正在逐渐逃离厨房,逃离家务,但为了努力营造一番烟火气,该买的或者不该买的都爱家里搬,尽管大件占地方,但小件实在多多益善,“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这句浪漫的歌词是当代年轻人对厨房重地最真实的写照。
根据腾讯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不爱做家务或者对于家务活儿拖沓的网友占据76%。90后每天做饭的人只占12.7%,就算是每周做饭的人也只有36.6%。可是就算是煮个方便面,也要有专门的锅来配。
年轻人心里明显有一套自己的生活逻辑,比如煎牛排得用平底锅、煮汤要用雪平锅、炒菜要用章丘铁锅、炖块排骨都要用红瓦砂锅。总之一句话,年轻人的厨房里可以没有食物,但一定要有空气炸锅、早餐机、吐司机、洗碗机甚至水果消毒机……
图片来自《父母爱情》
毕竟家务已经脱离了传统范畴,逐渐向社交属性靠拢,比如放眼小红书,入眼一片人间烟火。2020年,小红书社区美食类的笔记发布量同比增长230%,2月份的时候一度超过美妆,成为小红书社区第一大垂直品类。
能拍照分享是这届家电能否俘获年轻人钱包的硬核标准,家电的外貌条件有时候比实用功能还要重要。根据京东家电周年庆数据显示,高颜值复古冰箱在平台的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80%,带有英伦复古色调、工业风设计标签的家电成交额同比增长200%。
相反的,那些并不怎么好看的大家伙们就没有那么好运了,特别是传统厨电方面,有数据显示,2020油烟机、燃气灶和厨电套餐线下销额分别同比下降26.28%、28.6%和32.37%,销量分别同比下降32.79%、34.97%和42.95%。
为了吸引年轻人的眼球,品牌们不得不努力改变自己的“画风”,比如九阳出了可口可乐系列、美的有大话西游系列、海信璀璨系列、苏泊尔有小黄人系列等等。中国消费者报甚至提出了家电市场的一个新名词“颜价比”。
据悉,颜价比=90%颜值+10%微创新。一台长相平平无奇的电风扇的价格在200左右,但只要设计出彩就能翻好几倍。当然,年轻人也乐意为高端家电买单,根据Gfk中国零售市场监测数据来看,从2017年到2020年,高端家电产品包括万元以上的电视、柜机空调,6000元以上的厨电和5000元以上的吸尘器,零售额比重都在持续提升。
虽然家电市场在连年沉默,但并不是完全饱和,换新消费依旧不可小觑。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20年全国报废家电总量约1.37亿台,2021年预计将达到1.5亿台。不可否认,70后80后对家电的重视丝毫不减,只是攻占年轻群体可能需要一番功夫。
他们往往只图一阵新鲜感,东西买回来束之高阁的例子比比皆是。颜值著称的小家电的确火过一段时间,但仅仅隔了一年,小家电零售额就比去年同比下降9.7%。为了讨好年轻人,去年京东家电节甚至推出了100款家电盲盒。
种种迹象表明,这届家电实在不容易,既要好看的皮囊,又要有趣的灵魂。
国产家电能否主宰全球市场“沉浮”?
根据海关总署书卷显示,2020年6月份,国内家电出口就开始在全球一片惨淡的环境中脱颖而出,2020年全年累计出口额高达661.28亿美元,同比增长23.5%。要知道,2019年国内的家电累计出口额刚刚创了历史新高。
国产家电品牌正在逐渐重塑全球的家电行业格局,以海尔为例,今年2月份,欧睿国际发布《全球家电零售数据榜单》,海尔以全球市场10.3%的份额连续8年位居全球家电销量第一,力压美国惠而浦、韩国三星与韩国LG。
或许我们很难察觉到有什么变化,但具体来看,全球家电市场的确在发生一些引人思考的变化。一方面,以东芝、日立、夏普为主的日本家电圈逐渐收缩家电零售业务,西门子、飞利浦、惠而浦等欧美品牌也开始进入整体转型的瓶颈期;另一方面,国产品牌一路大刀阔斧,连续整合了不少海外家电巨头。
以日本东芝为例,公开数据显示,东芝的家电业务从2012年就步入衰落,2015年东芝净亏损高达7100亿日元,创下东芝140年以来最大的亏损记录。一直以来,东芝最大的零售市场就是中国,可惜后来国产品牌纷纷崛起,给东芝造成了难以缓解的压迫感。
早在2013年,东芝洗衣机在中国内地的零售份额只剩下0.08%,排名第40;冰箱只有0.14%,排名27位;彩电为0.72%,排名第15。迫于无奈,只能将位于广东佛山的工厂卖给了创维,这还没有结局,2016年美的收购了东芝家电。
坦白来讲,东芝就像是海外家电品牌的一个缩影,而国产品牌通过收购整合其他品牌的例子也不止有美的一个。无独有偶,海尔先后收购了美国GE家电、新西兰雪派克和意大利Candy公司等,TCL早年也收购了汤姆逊。
诚然,能不能彻底扭转全球家电格局还有待商榷,但可以肯定的是,国产家电品牌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消费大爆发。事实上,这种趋势并不是没有理由,艾媒咨询在调查国产家电出口现状时,在报告中将最终理由归咎为“技术”。
其实这种结论也不是没有依据,至少在数据层面说得通。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的智能家居市场规模高达1820亿元,白电的智能化率一度飙升到45%。但不是单纯的以量取胜,从品牌输出过渡到技术输出也不是随口一说而已。
因为国内不少家电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比如方太每年有6亿成本投在研发上,老板电器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也在连年递增,2018-2020年研发金额分别为2.93、2.99、3.03亿元,天眼查显示,截止今年上半年,老板电器拥有专利数2294件,其中发明专利538件;方太拥有专利数9530件,其中发明专利4511件。
纵观我国家电行业的发展脉络,或许从一开始是靠着国内强大的消费市场崛起,但发展到现在,行业早已实现了本质的变化,投资手段加技术启蒙所带来的影响足够改变曾经一切既定的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这片市场承载着动力,也面临压力,对于所有国产家电品牌而言,激流勇进下,这不过是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