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吕梁商代墓葬中出土的异型青铜短剑
太原2007年3月15日讯记者李建斌15日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在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信义镇后石村清理发掘出38座商周时期古墓,其中两座为商代墓葬。其中,编号为M32的商代墓是晋陕高原黄河两岸发现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商代墓。出土的形制特殊的青铜短剑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是近年来晋陕高原商代考古的重要突破。
此次发现的墓葬位于后石村东北,当地人称之为“中和苑”。据介绍,该地区早期的文物普查就有线索,在庙底沟二期、商代、东周采集到陶片,后登记为“后石村遗址”。2020年4月至6月,为配合209国道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会同吕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项目现场发现的38座古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其中东周墓葬36座,商代墓葬2座,分布在墓地西南侧,编号分别为M32和M21。
项目负责人、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赵辉说,最有价值的发掘是M32墓。墓葬形制为坑竖穴墓,平面近方形,无土堆,墓底无腰坑。墓口东西长3.7米,南北宽3.5米,墓室面积约13平方米,随葬器具为棺椁。墓葬被发现时,墓主人在棺椁盖板上方,头骨和上肢骨骼被扰动严重,尸体下方留有大面积朱砂痕迹。出土青铜器、陶器、骨器、贝壳、贻贝等51件(组),其中海贝(海贝)39件,蚌壳、骨环各3件,青铜匕首、绿松石管、贻贝饰品、陶罐、陶罐、陶鼎各1件。
这个墓出土的青铜匕首,还有陶罐、壶、三足瓮,造型都很特别,可比的同类比较少见。陶壶,小口、短颈、圆肩,饰以绳纹。类似的小口壶在李家崖文化分布区较为常见。壶,平底敞口,壁厚不均,泥板施工痕迹明显,腹部先有竖绳纹装饰,后大部分在修墙时被擦掉。与李家崖文化的同类器皿相比,三尺瓮在瓮脚与器身连接处的弧线平缓,转折不明显。特别是青铜短剑的空心刀柄和柳叶形枪身,具有浓郁的北方草原文化。目前能看到的最接近其形制的有两件,均采集于俄罗斯东北部雅库特地区。
根据赵辉的分析,从墓葬规模来看,M32墓葬的主人很可能是吕梁山土著群体中地位最高的贵族。墓葬的暴力破坏,如墓棺上部明显的火痕和墓主人的严重骚乱,揭示了该地区多元文化背景下复杂的政治局势。其近乎方形的墓葬形制为了解该地区高等级墓葬的特点提供了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