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布局优化和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基层中小型博物馆如何内涵式发展,一直是全国政协委员、天津美术馆副馆长卢永祥关注的问题。她建议,进一步优化博物馆布局,盘活博物馆资源,深耕少数群体,克服“千馆一面”的弊端。
陆永真介绍,“十三五”期间,平均每两天就有一个博物馆开馆;博物馆年参观人数平均每年增加1亿,未成年人参观人数从每年2.2亿增加到2.9亿。“这些数据表明,博物馆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显现,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路永贤通过调研发现,博物馆“质”的提升与“量”的增加并不协调,尤其是中小型博物馆在发展定位、体系布局、功能发挥等方面的薄弱,严重制约了博物馆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卢永先建议,国家文物局与地方政府部门合作,优化博物馆布局,改善大型博物馆“人满为患”、中小型博物馆“无人参观”的现象,构建主体多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博物馆体系。
“要完善顶层设计,统筹不同区域,整合不同层次,协调不同属性,促进不同类型博物馆发展,消除同质化、重复建设现象,实施中小型博物馆提升计划。”卢永珍表示,要充分发挥大型博物馆的资源、专业人员的优势和“龙头”作用,对中小型博物馆开展一对一帮扶,提高展览和服务水平。
卢永珍建议,加强区域协同创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馆社区,引导中小型博物馆深入社区,推动博物馆虚拟展览进入城市公共空间。特别是要准确设定受众群体,在策展方式和传播渠道上与新技术相融合,增强群体的接受度和传播粘性,提升其“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