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文化是中国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历史文化相结合的综合文化资源。对于中国人来说,长城、长江、黄河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在甘肃,一条从东到西的狭长地带,长城分布在整个河西走廊和中部地区。在中国长城文化版图中,甘肃是长城文化大省。”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原主任委员任说。
嘉峪关是明长城最西端的门户。也是明长城最壮观、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军事城堡。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嘉峪关城始建于明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由内城、外城、雒城、翁城、护城河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
范鹏代表说,甘肃在立法保护长城资源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明长城的保护力度居全国之首。嘉峪关长城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以长城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
近年来,嘉峪关市把“旅游”和“观光”作为实施途径,把推动长城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城市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为积极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嘉峪关市根据当地文物保护、展示和利用现状,规划了嘉峪关长城数字化保护展示工程、嘉峪关遗产监测中心监控系统工程、嘉峪关长城博物馆新馆展示工程、文化实景演出、嘉峪关文化主题活动、生态空间环境修复、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工程、 长城两侧保护范围内土地使用性质的调整、长城文化艺术创作、道路建设项目等。 随着这项工作的完成,嘉峪关市对文物保护利用项目进行了真正的梳理和整合,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改变了原项目规划的思路和调整方式,努力契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定位和内涵。
范鹏代表认为,甘肃要搞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首先要进一步了解家族背景,更准确地确立甘肃长城在整个中国长城中的地位和作用。比如嘉峪关,作为长城以西的重镇,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其次,在长城历史文化研究方面,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河西学院拥有大量的专家人才,甘肃长城及整个长城文化的研究在国内也处于重要地位。三是长城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文物保护法》实施期间,长城保护一直是甘肃的一个重点。此外,甘肃在利用长城文化发展文化领域深度融合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
范鹏代表建议,甘肃在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过程中,在摸清家底和身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旅游和文化景点的建设和建设。“比如,在严格遵守《文物保护法》和长城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挖掘长城的精神内涵,进一步丰富其文化内涵。”
在保护和传承长城文化,做好《长城》这篇大文章的过程中,甘肃和沿线各省区市在此基础上,范鹏代表认为,长城应该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和大熊猫国家公园等融为一体。从而充分挖掘甘肃的文化资源,促进国家级规划布局在甘肃更好的实施。
谈及长城未来的发展,范鹏代表坚信,甘肃一定会充分发挥在长城文化、长城保护、长城沿线科普等方面的优势,与长城沿线其他省区市共同努力,在新时代创造长城文化的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