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用好北京冬奥会遗产”。如何将冬奥会的“流量”转化为“储备”,促进冰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引起了代表们的热议。
“借着冬奥会的光芒,中国冰雪产业的发展正迎来一个光明的时刻。”全国政协委员、东北财经大学教授吴说,一场无与伦比的体育赛事,不仅见证了中国的发展成就,也将冰雪运动推向了千家万户,让冰雪运动不再“冷”。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中国兑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承诺。“这是促进冰雪经济繁荣发展的大机遇期,要牢牢抓住。”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常委江明说。他建议,一方面,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另一方面,将深度整合冰雪产业链,进一步激发冰雪市场潜力。
随着“雪绒绒”和“冰敦敦”的“生意”开始,人们对冰雪运动热情高涨,争相“抓住雪季的尾巴”,体验冰雪的乐趣。
携程数据显示,近期,滑雪场的搜索热度明显上升。2月25日至3月15日,滑雪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近40%。
为满足公众参与体育运动的需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群众身边建设体育设施,推进全民健身蔚然成风”。“雪如意”、“雪飞”、“冰丝带”等冬奥场馆在赛后将如何继续发挥作用?
“本届冬奥会所有场馆的设计和建设都考虑了比赛使用和赛后使用的双重要求。”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副部长金申在“委员通道”中表示,以首钢跳台“雪飞天空”为例,未来将建设体育主题公园,直接服务冰雪运动。
除了越来越多的冰雪运动场馆等待大家“打卡”之外,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康乃尔集团董事长宋志平表示,日益火爆的冰雪运动旅游和冰雪装备制造也有着非常广阔的消费市场前景,在此推动下,住宿、餐饮、交通、装备等领域的旺盛消费需求也将得到释放。
记者从北京多家冰雪器材店了解到,随着冬奥会的举办,冰雪运动用品的销量翻了一番。来自JD.COM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滑雪运动用品和冰上运动用品的整体成交额分别增长了322%和430%。
广受欢迎的冰雪运动场馆和器材商店是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缩影。但冰雪经济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面临着如何突破季节限制、打破“贵”的印象、规范培训市场、升级设备设施等现实问题。
“大众参与冰雪运动不是器械比赛,也不是专业比赛。”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敦化市大石头镇三合村党支部书记顾凤杰说,玩冰雪可以强身健体,尽自己所能享受这项运动带来的美好。
全国政协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贾德昌表示,要继续普及大众冰雪运动,通过科技创新,在广东、四川、浙江等南方省份建设室内滑雪场和模拟干旱雪场,让冰雪运动不再受气候和地域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