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银监会发布关于防范以“元宇宙”名义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公告,被业内视为元宇宙在国内的首个监管指令。在公告中,银保监会列举了不法分子常用的四种手段,即编造虚假的元宇宙投资项目、打着元宇宙区块链游戏的旗号进行诈骗、恶意炒作元宇宙地产圈钱、变相从事元宇宙虚拟货币非法获利。
从这些技巧来看,它们既不新颖,也不高超。类似的玩法在币圈也出现过。有币圈资深人士观察到,目前一些鼓吹元宇宙的投机者,也就是之前鼓吹空币的人,只是换了个名字而已。
目前,元宇宙还没有形成一个有共识的确切定义,但很多人认为它将是下一个财富神话,通过它我们可以致富。面对巨大的诱惑,缺乏明确的界定,泡沫和乱象自然接踵而至,给了诈骗陷阱的温床。此外,与其他概念相比,“元宇宙”概念的内容更为广泛。它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多种技术的结合;它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而是经典概念的重生和提升。这意味着有更多的空间给犯罪分子利用。
作为普通个人,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元宇宙的通用硬件入口还没有出现,就像移动互联网随着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增加而迅速爆发一样,当元宇宙时代真正到来的时候,标志性的事件也可能是出现一款单价1000元以上,出货量1亿的硬件产品。最终谁会跑出来?还是“让子弹飞一会儿”吧。移动互联网兴起后,即使是苹果、腾讯这样的巨头公司,也依然给投资者留有以“年”为单位建仓的时间,相信元宇宙时代的“下一个苹果”也是如此。
但在“下一个苹果”出现之前,很多上市公司“讲故事”的热情已经很高了。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超空间行业委员会近日发布了超空间首份行业自律公约。《公约》提出,抵制资本投机,引导合理预期。在这个协会中,有21家上市公司属于会员单位。上市公司作为企业的“领头羊”,应该积极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元宇宙最重要的应用场景是工业场景。商业要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扎实推进元宇宙产业化和产业元宇宙发展,避免概念炒作。要知道,光靠讲故事是种不出“苹果”的。
元宇宙的发展不是“从现实到现实”,而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从而有效赋能实体经济全面升级。希望现在关于元宇宙的讨论更多的是在科技圈,而不是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