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设世界级“设计之都”的进程已经开启了新的篇章,未来十年将是关键的冲刺期。根据九部门最新发布的相关《意见》,到2025年,上海将基本建成“设计之都”,创意和设计产业规模超过2万亿元。到2030年建成世界级“设计之都”。
设计与城市发展并行,与城市特色融合,与全球创新网络相连。上海作为中国现代设计最重要的发源地,产生了中国第一个设计工作室、第一个电影工作室、第一个音乐工作室等创作机构,孕育了具有典型中国城市文化特色的现代设计风格,至今仍引领着中国当代设计的发展。自2010年上海加入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以来,该市创意和设计产业蓬勃发展,“设计之都”建设成效显著。创意产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4724亿元增长到去年的1.2万亿元以上,相关增加值超过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不仅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
在此背景下,经市政府批准,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的若干意见》,为进一步强化设计对城市的“赋能效应”,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治理,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城市软实力,打造未来创新发展优势。
据《意见》报道,上海“设计之都”建设将分两步走:到2025年,基本建成“设计之都”;到2030年建成世界级“设计之都”。结合这个总目标,上海希望未来的“设计之都”能够具备四个特点:繁荣的设计产业、优秀的设计品牌、活跃的设计生态、浓郁的设计氛围。
具体来看,在产业方面,创意和设计产业总产值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到2025年超过2万亿元。在品牌方面,上海将通过举办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组织“国际设计百人”组织、举办“上海设计周”、发布“上海设计100”榜单等方式,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奖项、设计公司和标志性品牌。此外,上海将建设20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00个市级设计创新中心和设计领军示范企业,打造“百千万”设计人才梯队。
不同于通常的理解,设计不仅仅是基于艺术和想象,还可以驱动很多创新活动,赋能很多硬核技术。其实创意、创新、创造是相辅相成的,发展设计力本身也是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一部分。《意见》上海提出了打造“设计创新型城市典范”的愿景,将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主导产业的设计,特别是高端芯片、医疗产品、人工智能算法的创新设计。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重点行业,上海还将推动加强关键核心环节的设计创新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
城市空间和服务也是“上海设计”的重要强项。《意见》提出发挥上海建筑设计优势,保护和传承城市文脉。一方面,要美化公共空间,精心设计城市标志性建筑,打造美观实用的“街头家具”;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在交通、养老、医疗、政务等方面引入“服务设计”的工具和方法,提高服务水平。
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设计创新的生态系统,上海将加强科技支持和人才培养,并加强公共服务和财政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