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后,谷爱凌、苏等中国运动员的出色表现,带动了很多中国人滑入坑中。受地理环境影响,滑雪群体主要集中在冰雪丰富的东北和华北地区。但据记者走访,为积极响应“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计划的号召,包括上海在内的南方地区“另辟蹊径”大力布局室内滑雪产业,近期又出现了“滑雪热”。
三种室内雪场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室内雪场有三种类型:一是“金针菇”,二是人工造雪,三是滑雪机。
为了模拟真实环境,扩大雪原的覆盖范围,“中国旱雪第一人”剑锋最初设计了一种旱雪毯。这种模拟滑雪材料由特殊的塑料制成,呈一簇排列整齐的芽状。它以一簇金针菇命名。从触感、声音、滑动感来看,“金针菇”90%仿真雪。
第二,室内雪原的“人造雪”形状像冰沙。天然雪原的雪是粉雪、冰雪、雪落和霜的混合物,而人造雪则不同。它是将水或蒸汽变成雪花状的人工设备或物理化学手段。天然雪的密度约为328公斤/立方米,而人工雪的密度约为856公斤/立方米,因此在相同条件下,人工雪的融化速度比天然雪慢。
第三,滑雪机在上海很受大众欢迎。上海的室内滑雪机基本分布在各大热门商业区的CBD:第一百货、万象城、陆家嘴中心L MALL、兴业太古汇、港汇恒隆广场、静安嘉里中心、凯德崔静广场等众多大型商场均设有室内滑雪场。利用跑步机的原理,滑雪机可以模拟真实雪原不同级别的雪道,让滑雪者在来回行进的大雪毯上继续以设定的速度和坡度滑行。对于各个年龄段的“滑雪小白”来说,他们可以从慢到快,从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地掌握正确的滑雪动作和姿势,同时保证安全;对于职业运动员来说,他们可以有最好的训练坡度,专注于技能练习。
热度明显增加
虽然室内滑雪是从模拟的室外雪原诞生的,但它比后者更难。SNOW51城市滑雪工作人员介绍,以滑雪机为例,其摩擦阻力大于真雪,使用者要更加努力,肌肉容易疲劳。虽然比真正的雪上运动累多了,但更容易形成肌肉记忆。滑雪飞机上也需要更有节奏的动作,更稳定的压力控制,更快的重心转移,防止摔跤,在真雪上不容易摔倒。此外,室内和室外滑雪体验也大不相同。
什么样的滑雪场比较好?其实差不多。加拿大CSIA双板二级国际认证教练指出,最好的练习方式是将滑雪机和真雪结合起来。滑雪机前有一面镜子,可以直观的纠正和调整动作,方便初学者学习基本功。但是,如果你真的想成为滑雪场的老手,你需要体验真正的雪。由于天然雪的厚度不均匀,你可能会突然遇到一个小斜坡或混有沙子和石头的雪,这可以更好地训练滑雪者适应变化的能力。
虽然与真正的雪原有一些不同,但冬奥会已经推动上海掀起了室内“滑雪热”。上海复星旅游室内滑雪品牌“雪”总经理张告诉笔者,冬奥会前几个月,滑雪者纷纷前来咨询。最近,商店的日常咨询和接待数量大幅增加。目前,“再游雪”每天在全国6家门店接待约350名滑雪者。另一个品牌“学酷”,在上海有6000多名学生,每年用电脑接待9万多人。
可谓“潜力股”
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冰雪运动相关新企业超过1400家,同比增长24%。参与冰雪旅游的人数也在快速增长。今年1月,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2)》显示,我国冰雪休闲游客数量从2016年至2017年的1.7亿人次增长到2020年至2021年的2.54亿人次,预计2021年至2022年将达到3.05亿人次。
《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显示,2025年中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从这个角度来看,整个滑雪行业正在走向上坡。在南方,室内滑雪经济无疑是“领跑”。就上海而言,正在建设中的全球最大室内滑雪场“雪之星”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建成并向公众开放。其地上总建筑面积约22.7万平方米,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吸引320多万人次。
总之,室内滑雪可以有效解决南方滑雪的地域时间和成本问题,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再加上冬奥会带来的“冰雪热”,室内滑雪经济可谓“潜力股”。
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中国滑雪产业的渗透率不足1%,而在美国和日本这一数字接近10%。瑞士和奥地利超过30%。对于中国人来说,冰雪项目这种还是少数民族的运动,还需要各方努力扩大宣传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