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传递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开门红”。
1月28日举行的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媒体吹风会透露,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将于2月2日至4日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举行。
北京奥组委国际联络部副主任、奥林匹克大家庭酒店及场馆副主任万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火炬传递,点燃全世界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热情和广泛期待,倡导把重点放在冬季运动上,促进全民健康,促进残残残融合,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营造良好氛围。”
火炬传递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
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副主任、火炬传递专项队新闻宣传部副主任吕钦介绍,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坚持“绿色、共享、开放、清洁”的奥运理念,落实“简约、安全、刺激”的要求,简化规模、创新形式,为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营造了良好氛围。
吕钦说,整个火炬传递要坚持简单、激动、安全的原则。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综合考虑疫情防控、竞赛准备、冬季防火等因素,在安全可控的封闭场馆安排线下火炬传递和仪式活动,避免干扰当地生产生活和竞赛组织运行;坚持形式创新、特色突出的原则。采用展示与接力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形式,使火炬传递具有简约、独立、体验性更强的特点。火炬传递突出传递主题和口号,展示了三大赛区良好的冰雪资源、冰雪文化、冬奥遗产、自然、历史、人文特色和现代特色。
据悉,北京冬奥会火炬将在闭环外11个封闭区域和闭环内1个独立区域进行传递。其中北京赛区4个,延庆赛区2个,张家口赛区5个。
北京冬奥会将有大约1200名火炬手。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大多在自己的系统和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很有代表性,也很先进。其中,既有我国各级先进模范代表,也有科教文卫等各行各业的先进代表和名人,他们大多是扎根生产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不平凡的普通人”。其中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14岁,53%获得过省部级荣誉,57%是生产工作一线代表。在火炬手中,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
闭环内传递将在奥森公园进行
据悉,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环火炬传递将于2月4日上午10: 30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公园举行。
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北京冬奥组委火炬传递团队副主任杨海滨介绍,在选址方面,火炬闭环传递路线安排在鸟巢、水立方附近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作为“双奥之城”的象征和古中轴线上的明珠,火炬手们将在以“奥运”命名的森林公园里体验“家”的感觉。
日程安排上,冬奥会开幕当天,除了本次火炬传递外,还将安排颐和园和大运河森林公园的火炬传递前后进行,其中颐和园是华夏花园的典范,大运河是古今通衢的代表。本次接力传承了古老而宏伟的皇家园林,开启了北京分中心的源头和开放,标志着北京的历史与未来、过去与现在将与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活力与激情串联起来。
“为响应火炬传递“健康、欢乐、活力”的口号,我们倡导所有火炬手除了传递过程中的口罩外,任何时候都要科学佩戴N95/KN95医用口罩,并遵守科学社交距离、传递结束后洗手消毒等闭环防疫政策。”杨海滨表示,同时,闭环内火炬传递主要依靠奥家酒店运营团队的力量,尽量减少闭环外进入闭环运营的人数,进入闭环的工作人员在传递结束后跟随《涉冬奥赛事相关人员赛后移出期防疫管理指引》。
火炬可交给火炬手本人留作纪念
万介绍,火炬闭环传递距离总计5.1公里,每位火炬手平均传递距离约110米。整体换乘路线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南门出发,逆时针方向经过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东门、北门,最后在奥林匹克宣言广场结束。
奥林匹克宣言广场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圆”的理念。广场呈五个同心圆环形状,外围北半部有三座弧形青铜纪念碑,分别为《奥林匹克宣言》法语、汉语、英语纪念碑。其中,中国《奥林匹克宣言》弧形碑居中,主碑立于其上。主纪念碑的正面和背面刻有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和国际奥委会前主席罗格的浮雕。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外交学院的30多名闭环志愿者将担任火炬手、点赞员和护卫。他们英语流利,熟悉火炬传递流程,将为火炬手提供优质服务。1月20日,全要素演练前夕,北京降雪,团队将其作为“全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进行了扫雪铲冰测试演练。
接力当天,火炬手将从各自住所乘车抵达奥森南门,接力过程结束后,将派专车返回集合点。火炬返回集合点后,专业人员会拆除燃料系统,交给火炬手作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