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数字经济转化为发展的关键增量,进而推动新的竞争优势形成,考验地方智慧和技能。
2022年,全球数字经济有哪些“新玩法”?最近的两次地方会议给出了答案。
数字经济强省浙江明确提出,2022年要全面推进数字经济。深化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做大做强数字安全、集成电路、智能计算、智能光伏等产业,推动脑智能、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发展,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2%。
不仅是浙江,2022年,多个省份部署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比如,北京提出要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完善配套政策,加强计算算法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出20大应用场景,推动区块链、人工智能、扩展超高清显示等产业集群形成。河北提出新建5G基站2.5万个,建设张家口国家数据中心,建设国家综合算力网京津冀枢纽节点。河南提出,以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建设为牵引,大力推进数字河南建设,力争数字经济增长15%以上。
中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辐射面广,影响程度空前。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在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恢复生产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7.8%。根据近日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到2025年,数字经济将处于全面扩张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10%。
数字经济具有创新性高、渗透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既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点。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来看,数字经济正在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各地对此寄予厚望。例如,广东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普惠性“上云上平台”,探索推广一批行业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场景,推动5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重庆提出,加快生产设备和关键环节智能化改造,培育10家新型智能工厂和100家数字化车间,完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实施制造业“一链一网一平台”试点示范。四川提出积极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加快数字转型促进中心建设,推动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制造“灯塔工厂”。
各地纷纷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表明数字经济的巨大潜力已成为多方共识。我国发展数字经济具有数据海量、市场空间广阔、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但仍存在重点领域创新能力不足、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群体间数字鸿沟弥合不力、数据资源价值潜力释放不足等不足。如何将数字经济这一新变量转化为发展的关键增量,进而推动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协调发展与安全,考验地方智慧和技能。
发展数字经济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目前,谁能最终脱颖而出,我们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