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191公里的海岸线,一直被外来垃圾等困扰。有60多万亩耕地,有许多荒地;有几十万农村圣贤,很多人只愿意捐钱,却不想回老家做生意。
春节前夕,记者走访位于广东东部沿海的广东汕尾陆丰市,发现这个曾经的“经济洼地”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变了模样,乡村变美了,产业兴旺了。
陆丰镇上海村村民黄先德是“95后”。他已经在中山工作四年了。最近,他动了回家创业的念头。
春节前一周,他回到上海村,发现曾经凌乱的海边荒地,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旅游海滩。短短几个月,就成了“网络名人打卡点”,周末有2万人次。
“上海村村民年人均收入约1.64万元,目前计划三年翻一番。”东海镇党委书记洪金宗表示,上海村抓住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机遇,与其在陆丰“古香慢城”乡村振兴示范区的重要节点息息相关。
2021年以来,陆丰除了有一定建设基础的“沿海走廊”外,还规划了“古香慢城”等5个示范区。陆丰确立5位市领导为“带头人”,上台“PK”谈思路、晒成绩、找短板,竞聘2亿元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资金,举办四季“大赛”。
汕尾市委常委、陆丰市委书记陈德忠说:“‘挑战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走在陆丰市金乡镇的村道上,红色的卷轴在两旁展开。
这些作品出自湘贤、深圳市大芬艺术产业协会名誉会长吴等画家之手。2021年,陆丰将公共艺术列入乡村振兴议程。应家乡邀请,吴结合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和金乡镇的红色元素,提出了文化旅游的构想,并召集百余名画家驻场创作。
“金乡镇的红色壁画进一步串珠成链,展现了红色文化的魅力。”陆丰市金乡镇党委书记张丽萍介绍,2021年7月1日期间,当地人员流动达20万人次,有效带动当地增收近千万元。
陆丰打好“本土贤者牌”,以遍布全球的“陆丰人”推动地方发展。以前很多农村圣贤只愿意捐款,现在更多的人愿意回来投资这个行业。
位于陆丰市碣石镇的红薯产业园曾经是一片沙地。附近的村民零星种植红薯和萝卜,但由于模式落后,产量很低。如今,依靠科技创新,红薯产量大大增加。
“一些废弃的荒地开始变成‘万元田’。比如我们推出的‘龙龙金5号’品种,亩产2500斤左右,鲜箱马的收购价是6.8元一斤。”陆丰植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钟说。
还是同一个领域,既扩大了农业的“存量”,也聚焦了海洋经济的“增量”。
位于陆丰杨明智能海上风电产业园附近,数百片叶片排成一排。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陈德忠说,陆丰坚持以农兴市、强工兴商、拓展海洋经济、培育数字经济,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2021年,陆丰新增市场主体10193家,市场主体总数达到6.43万家。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00亿元,增速位居广东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