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市场“小、散、弱”,企业数量少、效益差,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今年黑龙江省两会上,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成为相关领域代表关注和热议的焦点。在大家眼中,独特的区位、丰富的资源、创新的业态,都成为龙江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的丰厚土壤和机遇。
围绕需求精耕细作,抓住Z世代市场机遇
省人大代表魏说,哈尔滨有着融合中西文化的文化遗产。只有准确有效地挖掘城市的地域特色,才能吸引全国各地文化观众的目光。伏尔加庄园以阿什河沿岸原有的自然资源为基础,融入哈尔滨的城市记忆,引进20多位俄罗斯艺术家和演员,为游客表演民间歌舞,打造了俄罗斯艺术家协会在中国的第一个创作基地,不仅吸引了大量市民怀旧,也吸引了众多外国游客,很好地践行了“只有文化才能长久,品味才能可贵”的经营理念。
我省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单纯的娱乐是不够的。要满足人们对文化的体验需求,就要在资源挖掘上精耕细作,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创意,以与时俱进的频率进入市场,尤其是95后的消费需求,抓住Z世代的市场机遇。
把龙江文化企业建设成海口,深化龙粤合作。
CPPCC市委常委邝伟光表示,我省是中国对俄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哈尔滨因其独特的历史积淀和区位优势,形成了以俄罗斯油画为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深圳大芬村被誉为“世界油画、中国大芬”、“中国油画第一村”。以油画艺术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项目合作,容易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建议深化龙跃文化合作,乘船出海:一方面在深圳大芬村设立俄罗斯原创油画艺术及衍生品交易中心,集聚龙江优秀文化企业,以大芬村为窗口,打造以俄罗斯原创油画、俄罗斯油画衍生品、油画私人定制服务为核心的特色文化出口平台,将龙江文化产品推向市场前沿;另一方面,研发;将在哈尔滨新区建立中俄创意/版权艺术作品研发生产基地,形成从研发到文化创意衍生的闭环体系;d、设计到生产销售,与深圳市场港的生产销售对接,共同努力创新发展文化产业,把龙江制造变成“龙江智造”。
创建省级“非遗文化小镇”,挖掘地域特色
省人大代表王梅江表示,独特性、包容性、丰富性、多样性构成了我省文化软实力的魅力。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具有深厚的审美和历史文化价值。建议建设省级“非遗文化小镇”,即“特色文化旅游小镇”,以非遗展示和互动体验为重点,融合地域文化、特色旅游商品、民族工艺美术、特色小吃、民俗民宿、印象表演和研学体验,提升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品位,培育具有文化价值的旅游。
建设文化产业园,发展网络文学新业态。
省人大代表刘墉表示,从2016年的十几个从事网络创作的人,到2021年底的7000多人的庞大群体,牡丹江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见证了文化创意产业的磅礴之势。据权威机构调查,2020年中国网络文学总产值将超过200亿元,网络小说IP化发展创造的产值将超过万亿元。目前,中国有4.6亿网络小说读者,海外有5.1亿。这是一个巨大的蓝色海洋。从事网络文学创作很简单,只要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就够了,但要成为一个产业,需要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大力引导和支持。在这一点上,牡丹江市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带来的效益非常可观。建议我省在文化产业发展中,高度重视轻资产新形态——网络文学,积极打造相关产业园区,引导支持更多年轻人创业、创业,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实现“弯道超车”,实现规模与实力并重的新型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