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和野兽睡觉的酒店”,你想住吗?你敢入住吗?
近日,江苏南通某动物园内一家酒店的老虎观景房引发热议。据报道,房间与老虎之间用防弹玻璃隔开,透过玻璃可以看到老虎来回走动。工作人员表示,“老虎观景房”是否应该开放,还要等政府通知。
根据酒店开业时的宣传,计划不仅要开老虎房,还要开长颈鹿、斑马、狮子房。这些想法确实赢得了足够的关注,很可能会受到游客的欢迎和追捧。但是游客有必要有这样的体验吗?这样盯着动物看真的好吗?
近年来,类似的深度动物体验项目方兴未艾。长颈鹿庄园、小熊猫庄园等项目成为游客热衷打卡的“线上名人”酒店。江苏省的“野兽酒店”南通,很难说有多少创新,但也只是类似商业项目的简单复制。
诚然,很多人都有与动物交流、接触的爱好,这不仅源于人类生存进化的历史,也与城市居民缺乏自然体验有关。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给动物喂食。非法饲养行为在动物园屡见不鲜,对动物健康构成重大威胁。
从早期为生存而狩猎,到工业时代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再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共识,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野兽旅馆”能否被允许,本质上是一个人如何与动物互动的问题。
众所周知,动物园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以保护物种为基础,二是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展科普教育。然而,在动物园开设“野兽旅馆”,既不利于动物保护,也不是正确的科普教育方式。
与游客和野兽“同处一室”,即使在安全方面得到充分保障,也难免会引发紧张。说到底,开一家类似的“野兽酒店”只是经营者为了盈利而制造的噱头。把动物关在狭小的空间里,迫使它们与客人相互凝视,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它们的行为,破坏了它们的正常生活。
当然,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不意味着人与自然是完全孤立的。只要遵循科学的方法,人类仍然可以走进大自然,与野生动物进行适当的互动。比如在一些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承载能力范围内,人类可以适度参观,远距离了解动物习性,进行拍照记录等旅游活动。
近年来,随着生态恢复和人口增长,一些野生动物也“闯入”了人们传统居住的地区。例如,一些候鸟会在城市的公园里过冬,以躲避寒冷并与游客互动。去年,云南普洱的野象一路流浪到昆明郊区,也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案例。
野生动物属于自然,无论采用什么形式的动物保护,最终目的都应该是让它们回归自然,在原生栖息地自由生长。如今,一些人把野生动物当成玩物,这不仅扼杀了它们与生俱来的野性,也违背了保护动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