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讯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2021年上半年全国文化消费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21年上半年,文化消费持续时间有效延长,周末和夜间消费明显增加。线上线下文化消费场景已经深入居民日常生活,文化体验成为异地旅游、拉动消费的主要内容。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随着消费意愿的不断激发,市场主体积极乐观,内容创造、技术赋能、模式创新有望成为文化消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文化体验成旅游消费的主要内容
《报告》指出,2021年上半年,城乡居民深度文化体验需求增加,消费时间持续延长。其中,假日文化消费占比相对降低,而周末文化消费占比增加,反映了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日常化趋势。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夜间文化消费占比35.3%,接近2019年平均水平。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线上线下的文化消费场景已经深入居民的日常生活。2021年上半年,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线上演出、文化场馆云体验、知识充电、线上影视及视频直播、线上网课等活动。线下场景中,文化场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城市商务区和休闲街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社区、乡镇)、旅游景区等线下场景依托内容和服务创新,为人民群众打造高品质文化消费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体验已经成为异地旅游、拉动消费的主要内容。专项调查显示,2021年上半年,90%的受访者在旅游期间会从事文化消费活动,其中参观文化场馆、打卡文艺小资目的地、看剧看展览、演艺/节庆等体验方式日益多样化。游客对美丽目的地的期待不再局限于自然风光,异域文化、人文风情、街头烟火已经成为休闲消费的重要选择。
多元需求加速文化消费产品和业态的创新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60个左右区域性文化和旅游消费中心城市,加强引导支持和动态管理,带动文化和旅游消费持续增长。”《报告》认为,消费释放、政策推动等多重利好有效促进了产业投资。在此背景下,69%的受访企业表示,未来将加大对文化消费业务的投入。
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休闲基础设施的不断普及和完善,文化消费群体规模不断扩大,不同收入、不同家庭、不同教育背景群体之间的消费需求差异日益凸显。多元需求加速文化消费产品和业态创新。
专项调查数据显示,52.8%的受访者表示当前国内文化消费场景有利于文化传播和文化自信,41.4%的受访者表示文化场景的丰富内容增强了文化氛围,49.9%的受访者表示搭建了个人文化表达和情感表达的平台。与2020年相比,2021年上半年,城乡居民在选择文化消费场所时更注重口碑和交通,其次是环境和价格。居民和游客在文化、旅游、休闲过程中对社会体验、自我参与和价值认同感有了更高的要求,期望体验更多新业态、新场景,口碑成为实现优质消费的主要渠道。
当前,挖掘文化内涵,提高文化消费质量,促进中华文化传承,已成为消费者的核心诉求和供给主体的关注焦点。同时,随着K11购物艺术中心、SKP体验式购物中心等“艺术商业体验”商业综合体等商业模式的创新,体验式文化消费也得到了有效激发。科技的发展也为文化消费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打造沉浸式场景、提升搜索预约效率、即时传播分享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
业内人士表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了文化消费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文化消费涵盖多个领域。文化消费创新还需要多领域的跨界融合。未来,文化、旅游、商业、体育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将成为产业创新的加速器,科技、资本、创业也将为产业创新提供内在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