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收音机?它看起来很旧,有一种非常复古的感觉。”“这台收音机大如手掌。我喜欢这个。”近日,在仁寿县城北小学开展的“科普进校园”活动中,小学生们面对各种收音机,充满了好奇。
这些收音机的收藏家是70岁的老人朱春义。目前,他已经收集了1000多台收音机,从晶体接收器到电子管收音机、晶体管收音机和集成电路收音机。从桌面、地板、便携到口袋都有很多款式。
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朱春义见证了收音机从奢侈品到必需品、收藏品的历史性转变。
现在,朱春义最大的愿望就是在仁寿建立一个收音机收藏博物馆,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声音的记忆。
说起对广播的感情,我们不得不回到朱春义上小学的时候。小学二年级,一篇课文介绍了收音机,老师还在课堂上演示了组装收音机的全过程。
朱春义觉得很神奇,对广播产生了兴趣。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看到收音机和与之相关的东西,你都应该触摸它,看一看。要花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才能看到,然后你会不情愿地离开。
朱春义印象最深的是初中组装的第一台收音机,兴奋得睡不着觉。
初中学习物理,让朱春义明白了声波传播的原理。朱春义喜欢和高年级的学生交往。在观看和学习如何组装水晶接收器时,他萌生了自己组装收音机的想法。
回家后,朱春怡央求母亲给他钱买收音机配件,但母亲拒绝了。之后,他找到了父亲,父亲亲切地摸了摸朱春义的头,让他写一份需要的材料清单。从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父亲都没有和他谈过这件事。春竹觉得没希望了,叹了口气,悄悄开始捡炭花卖,省钱。
不想,半夜,父亲把他叫醒,从他的贴身衣服里拿出一个纸袋,他困得打开了。原来是前几天写给父亲的单子上的东西。突然,他的睡意消失了,他的手紧紧地攥着那包电子管零件。
第二天,朱春义用母亲的首饰盒做底盘,在蜂窝煤炉里烧钻了一根8号铁丝。于是,在父亲的支持和母亲的唠叨下,“朱春义牌”第一管收音机成功组装。
2010年退休后,春竹开始收集收音机和收音机产品。
朱春义认为,广播仍然是历史的见证。“‘爱国光荣’牌电台是为抗美援朝战争专门制作的,表达了全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坚强决心;红旗6204C管收音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国产收音机,标志着中国无线电事业的开端;2008年,专为‘5.12’汶川大地震缺电环境生产的手摇袖珍收音机,是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震救灾的历史框架……”说起广播,朱春义讲了很多。
朱春义说,集成电路出现后,收音机开始藏在手机、电脑、电视、汽车音响和随身听里。正是这样,收集这段历史,留下时代的物证,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近年来,朱春义还将自己的电台收藏和相关知识带到校园,希望年轻一代了解历史,更加热爱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