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首都十大建筑”第一的人民大会堂,必将成为北京中轴线上新的标志性党史博物馆。施工过程中体现了哪些科技元素?中国建筑科技集团相关施工人员,承担了项目的全过程咨询和红馆等公共空间的室内设计,做出了精彩的诠释。
“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英雄大会,”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冰说,他参与了项目咨询、设计和施工,以尽一切努力建设这座以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为主线的永久性展厅,并将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斗争展现在世人面前。标准院是中国建筑科学技术的建设工程咨询和标准研究制定的“国家队”。作为全过程咨询单位,是第一个参与项目建设的单位,作为业主的“智囊团”,负责从项目立项、设计到招聘、造价的全过程管理,为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
项目总顾问张林珍介绍,党史博物馆建设采用先进的系统管理方法“PM模式”,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优化。为此,他在现场工作了两年,代表业主对参与方提出要求,并将业主的意愿落实到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
现场,总顾问无处不在。“本机构编制的技术规范和材料白皮书100多份”,用于质量控制;现场专业服务由顶级行业专家介绍,涵盖灯光、舞台、音响、艺术、甚至物业等。
中国建筑科技集团下属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筑院)承担了场馆公共空间、红馆等重要功能空间的室内设计任务。
“在中国科学院的室内设计中,通过对原有建筑的解读,对空间的梳理和塑造,创造出大气、简约、厚重、繁荣的公共空间形象”。中科院室内研究所所长曹杨以序厅为例进行讲解,结合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四梁八柱结构体系,对空间界面进行重组整合;吊顶借鉴传统建筑檐口形式,沿袭原有坡屋顶结构,逐层递进设计。考虑到建筑吸音,采用了金色的吸光材料,意为“闪耀光芒”,象征着共产党领导中国走向光明的未来。
公共空间的设计模数与建筑模数严格对应,审视空间中主题绘画的尺度关系;地面选择雅安红石(红军红)呼应以红色为主调的长城画,教育后人不要忘记革命历史,走新长征。
通过深入挖掘建党百年历史的精神内涵,设计团队确定了党史博物馆建筑装饰细部的主题符号——向日葵图案。中科院创意设计师刘立阳介绍说,向日葵,又称太阳花,是太阳的象征。中间的向日葵象征着我们党,周围的丛象征着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同时,向日葵也有永远面朝太阳,仰望,坚持向往,不改变初衷的意义。
大厅的主水晶灯设计,主造型设计也取了“向日葵面朝太阳,永远照耀”的含义;它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团结奋进的精神;外圈的金色光芒象征着百年辉煌的历程和伟大的成就
“这仍然是绿色低碳新时代的里程碑,”张林珍说。党史馆严格遵循三星绿色建筑标准,实现对照国际标准的绿色建筑管控。如施工过程中采用清水混凝土技术,成型效果好,减少二次抹灰;采用新材料,实现全部国产化,注重安全,利用隔震技术有效保护建筑主体在地震下不受破坏,避免展览和精装在地震中受损,保证功能延续;内置大理石采用干挂技术,兼具品质与美观、保温隔热、坚固耐用、低碳环保的特点,同时使建筑的宏伟、高贵、纯净、典雅气质完美呈现。
“智能设计是另一个亮点”。项目设计经理小余介绍了全过程BIM技术,通过声学计算达到完美的听觉效果;三维仿真技术应用于照明;甚至,通过智能分析,可以获得参展商对不同展品的不同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