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本次展览共分为“鱼米之乡展示”、“文明起源溯源”、“探索古代国家痕迹”、“印证达汗壮美”、“勾勒六朝盛世”、“再现江南锦绣山河”、“服务美好生活”等七个单元。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江苏考古学家在江苏南部、江淮东部和淮河下游发现了一系列距今约8000至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结合历史文献和现代科技手段,江苏是中国最早的“鱼米之乡”之一。
江苏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出连云港腾华罗遗址和常州四墩遗址,体现了以农业和手工业为基础的“文明现象”,社会阶层分化明显,中心城市和大型建筑林立,代表了长江下游良渚文明的早、中、晚三代特征,表明古代江苏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据文献记载,夏、商、周时期,江苏有许、邳、中武、谭、甘、彝等国,南有吴、越、安、朱等国。这些以吴、岳、徐为代表的古文化、古城、古国的神秘面纱,经过江苏考古工作者的调查、发掘和研究,逐渐被揭开。
江苏考古在城市聚落、丧葬制度、手工业生产、竹书、人像艺术、丝绸之路、中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展示和印证了汉代的辉煌。
六朝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南京、苏州、无锡、镇江、徐州、连云港等地出土的大量壁画、碑刻、青瓷等珍贵文物,以及建康城、石城、洞庙等建筑遗存,勾勒出六朝的政治、经济、社会、思想、艺术面貌,为六朝历史研究提供了直观、真实的信息。
对城市遗址、墓葬、文物古迹和其他遗迹的考古调查揭示了隋唐大运河开通以来江苏不断发展和日益繁荣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