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本杀人”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的一种游戏。玩家在真实场地收集线索和理由,最终找出隐藏的杀手。随着市场的快速扩张,“脚本杀人”需要规范,这就引起了人们对这一新兴行业发展的关注。
2016年,第一批外国剧本游戏进入中国,随后几年,剧本游戏逐渐走出小众圈子,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娱乐方式。据统计,累计注册关联企业超过8000家,线下店铺超过3万家,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杀剧本”粉丝超过5000万。“脚本杀人”游戏的迅速崛起,反映了年轻人休闲方式的改变和娱乐圈的快速发展,势必面临所有新兴行业普遍存在的阶段性无序发展的问题。
在“杀剧本”行业,行业规范缺失、知识产权保护缺失、好剧本稀缺、抄袭同质化剧本泛滥、无聊情节过多等问题突出。好剧本的稀缺归根结底只是“剧本杀”行业的表象,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创新能力的保障,导致优秀编剧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创新能力不足是“杀剧本”等诸多行业的普遍现象。一个原创产品一旦被市场追捧,跟随者就会想尽办法去复制,以获取市场份额,从而导致对原创产品权益的侵害。当产品原创者的权益长期受到非法侵犯,经济效益急剧下降时,原创者将遭受巨大损失,失去进一步创新的动力。如果文化创新能力集体丧失,同质化和抄袭将成为必然现象。
去年年底,导演郭敬明和郑宇都为发表长篇论文抄袭道歉。但很多抄袭事件发生在短短几年,甚至长达十年,这一点值得反思。即使抄袭者败诉,他们仍然坚持不道歉或赔偿。一方面,法律对原创产品尤其是文化产品缺乏强有力的保护,即使法院宣判,当事人也可以拒绝执行判决;另一方面,社会对抄袭和模仿过于宽容,默许甚至暗中鼓励抄袭和模仿,没有意识到这种现象对原创作者和行业生态的巨大危害。正是因为抄袭的成本低,收益高,才会不断出现敢于冒险的人。郭敬明和郑宇的道歉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意识突然增强,而是因为作家和业内作家对抄袭者、央视批评等因素的集体抵制。
谢天谢地,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对音像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等符合作品特点的智力成果提供了更加严格、更加明确的保护,这将有利于保护包括“杀剧本”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的创新能力。
对于快速发展的“杀剧本”行业来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行业洗牌是必然现象,优胜劣汰可以促进行业的长期正常发展。但前提是这些竞争能够在制度健全、市场规范、监管完备的环境下进行,创新能力才能在市场的温床中不断孵化和成长。只有这样,“剧本杀人”行业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