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宣传推广文物保护利用的创新和成功经验,让文物“活”起来,安徽省文物局组织了“文物活化利用十大优秀案例”,日前公布了评选出的优秀案例。
据悉,安徽省“十大优秀文物活化利用案例”评选遵循保护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坚持依法依规实施,强调文物保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旨在打造文化品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开拓文物保护发展思路,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高全省文物保护利用整体水平。入选的推广项目包括2个古遗址保护利用案例、3个古建筑和民居展示利用案例、5个现代文物利用案例。
其中,凤阳明帝古城和汉山县凌家滩遗址作为遗址保护利用案例,建成了集考古发掘、文史研究、研究教育、旅游休息等为一体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
在古建筑、古民居、古村落的展示和利用方面,亳州花剧院依托丰富的文化内涵接待研究旅游团队和华侨团队,为年轻人、传统文化爱好者和中外友人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绩溪县上村古建筑依托文物资源特色,打造差异化旅游示范村,盘活古村落;黄山区沟村智环山庄依托建筑本身的历史文化内涵,建成了一座村落历史博物馆,成为沟村历史文化的聚集地。
在现代文物建筑的利用案例中,重要的历史文物创造了新的功能和新的形式。安庆市安徽全业场旧址已建成综合性书店“序跋”,36本不同主题的书籍,成为集书籍、文化创作、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商店;金寨县六安区十四乡原苏维埃政府旧址,打造“红土地”、“重文化”、“大别山农耕民俗文化展厅”、“大湾B&B爱心家园”四大区域,发展红色旅游,助力扶贫;蓟县新四军军部旧址,开辟新四军司令部、大会堂、政治部、中共中央东南局主题游路线,举办革命文物专题展览,开展微型党课、现场舞台剧,编制专门的党建画册;太湖县刘邓刘家畈高倩会议旧址入选中国和安徽省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在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扶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岳西王不文故居整体修缮保护,内部陈设升级。设立“王不文初心与使命”六个单元展览,力求见人见物见物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