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电视剧的家族谱系中,主旋律电视剧作为重要类别之一,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这类创作通常在重大节日或重要的时间节点播出,并经常拍摄制作,以庆祝和纪念中国革命历史和建设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事件。它反映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展示了中国人民勇敢、勤劳等优良品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近年来,随着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决战扶贫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等重大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的到来,《大江大河2》3010《石头开花》03010等优秀作品在银幕上崭露头角,赢得了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青睐,使主旋律电视剧创作呈现出可喜的新维度和新拓展。
叙事更加多元,内容更贴现实
主旋律电视剧的创作转向首先表现在叙事内容上,实现了从以革命历史时期为主向全面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不同历史阶段的转变。除了《在一起》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外,还有《山海情》聚焦志愿者海外抗美援朝,《跨过鸭绿江》反映改革开放进程,《觉醒年代》展示扶贫,《觉醒年代》聚焦抗疫故事等。这些作品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国民经济和民生社会发展,以及中国人民对建设的大力投入。电视剧中的叙事时间也有所延长,比如《跨过鸭绿江》 《大江大河2》,重点讲述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十年发生的故事,将线索延伸到几十年后,展现历史事件对当下生活的深远影响。
主旋律电视剧的类型和比例也发生了变化。有关部门推出了电视剧、主题宣传活动等专项计划。从200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开始。在当时播出的作品中,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所占比例较大,其次是农村题材,只有少数城市题材。这个比例持续多年,导致部分观众认知偏差。他们认为主旋律电视剧就是主旋律和英模主旋律的代名词。十年后的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电视剧展,作品数量大幅增加。虽然大革命的历史题材依然占据主体,但整体比例有所下降,城市题材比例有所上升。许多创作者已经从回顾历史转向审视现实,从烟火和人类接触的生活中寻找灵感。有些人还将他们的创造性触角延伸到了以前很少涉及的新领域。比如挖掘中国工业发展和科技进步过程中感人的故事,已经成为影视创作的新趋势。比如《山海情》 《石头开花》 《最美逆行者》等。为中国故事提供更广阔的展示空间。叙事类型的丰富,内容和时间的拓展,体现了电视剧创作者和受众概念认知的创新。
关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个体成长故事
宏观叙事和史诗叙事在主要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往往着眼于国家的重大事件,塑造全能人物,揭示深刻而沉重的思想内涵。但凡事都要有分寸。如果创作只知道宏大叙事,必然会陷入手法、人物雷同的刻板印象,使人物的刻画淹没在事件的叙述中,表现出“史实”比“人”、“情”更重要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创作选择以重大历史事件作为故事讲述的背景,从小与大、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将符合特定时代背景的人从大量真实材料中浓缩出来,然后将故事的发展与人物串联起来,突出了一些本质规律。
《在一起》中的人物性格饱满,倔强的马德保因为和表妹离家出走,造成姨妈的疯狂,一直心虚;平原上的李嫁给了她父亲,有一头驴和一个水窖。结果新婚丈夫出了车祸,残废了。但是在基层干部和扶贫科学家的帮助下,他们靠种蘑菇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种注重在历史洪流中描绘个体命运,展现人物丰富而深刻的精神世界,以温婉典雅的个人形象悄然揭示崇高的品格和时代精神的实践,既满足了剧中人物的现实感,又保留了宏大叙事中蕴含的沉重感,既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伦理的原始背景,又涵盖了当下时代精神和审美标准的多元色彩。
主旋律电视剧的创作需要塑造英雄形象,必须建立在艺术真实的基础上。影视作品在呈现革命先辈和英雄模范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如坚忍不拔,在困难中永不放弃,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比一般人更高。新创作的主旋律电视剧深入挖掘不同人物的表达维度,注重在表达共性的基础上突出鲜明的个性。在《共和国血脉》中,彭既有直白的一面,又有温柔的一面。《特赦1959》的李大钊被妻子称为“韩陀”,回家还要种地养鸡。《激情的岁月》的校长白,对学生很投入,但不善言辞。正是这些与众不同的小性格,让人物变得真实立体,更加人性化。
制作水准、审美意趣和传播方式大幅提升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创作者及时调整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段,使主要题材电视剧的主题积累、人物塑造等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呈现出更加生动多样的面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电视剧制作水平、审美趣味和传播方式的转变和提高,为未来电视剧产业的优质发展带来诸多启示。
首先,讲好故事永远是电视剧创作的重中之重。作者应该努力提高剧本的文学性,讲好故事,塑造好人物。特别是在领袖人物和英雄人物的塑造上,要追求形式和精神并重,要有新的建树。因为“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要摈弃拼投资、拼包装、拼大咖的想法。其次,优化资源配置,以机制建设推动精品创作。近年来,一些重大主题电视剧的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优质资源创大剧”的路径,即一流的编导演、服化道、摄录美的搭配组合,为出精品提供了有力保障。再次,做好宣发是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手段。重大主题电视剧的创作,要从顶层设计开始统筹部署,除组织创作外,还要利用话题策划、多终端直播等方式,让作品在观众中产生舆论效应,提升作品的收视份额和点击量。
总之,重大主题电视剧的不断创新,既是历史进步的标志,也是大众文化精神需求的提升与审美情趣的转化在艺术创作领域的必然反映,值得我们不断探讨和研究。
(作者:陈芳,系《中国电视》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