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进入直播室,直播成了新的农活,手机成了新的农具。我期待着更多的农民自信地走进直播室,告诉更多的人他们家乡的美好
目前田地比较忙。在繁忙的制作现场,一些人拿着手机,热情地向屏幕另一端的人介绍一些东西。这些土里土气的村民说着不标准的普通话,使得土里土气的农产品成为消费者的心头肉。
这两年直播带货势头不错。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进入直播室,直播成为新的农活,手机也成为新的农业工具。这些变化,让山里的农资走出来,让山外的眼睛投进去,让更多的农民得到实惠。
需要注意的是,农产品热播直播背后,有干部主动参与带货,也有电商平台的流量支持。从长远来看,农产品直播要想持续稳定发展,从“一阵风”到“四季”,从“今日卖”到“天天卖”,就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充分挖掘农民的潜力,培养内生动力。
要做好新农活,首先要解决人才问题。看似简单的直播传递,不仅需要主播的个人魅力,还需要后台客服团队的顺畅沟通。对于那些过去只专注于农业生产的农民来说,获得这些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能提供主播培训和客服人员培训课程,显然能有效提高他们的相关专业能力。
要做好新农村工作,必须依靠科技力量。随着直播的兴起,电子商务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如何通过科学的手段对平台公司积累的直播数据和销售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将这些市场需求反馈给农业生产,无疑会对农业生产经营有所贡献。
要做好新农活,必须弥补行业的不足。主播通过屏幕与消费者互动,短时间内达成交易。“卖”只是第一步,让消费者真正感受到“好买”和“好买值”。功夫还是关屏。从科学的包装和顺畅的运输到售后保障和品牌建设,这些任务都需要进一步完善。
从业余到专业,从案例到现象,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农民自信地走进直播室,向更多的人讲述自己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