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质疑,艺术家杨烨炘在4月16日接受了采访,并对此作出了回应。他表示,自己理解网友们的担忧和质疑,但同时也强调,这场艺术展并非为了哗众取宠或浪费粮食,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发人们对粮食价值和物质追求的深刻思考。
杨烨炘解释说,黄金有价,但大米无价。在这个物质和金钱至上的时代,人们往往忽略了粮食这一最宝贵的资源。将金米混杂入大米中,让观众把黄金淘出去,最后留下的是纯净的大米,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对粮食价值的重新认识和尊重。
对于展览结束后的大米处理问题,杨烨炘也给出了明确的答复。他表示,这些大米绝对不会被浪费。展览结束后,它们将以艺术品的方式被处理,成为一个值得纪念的“文化遗产”。具体来说,杨烨炘计划将这些大米经过特殊处理,制成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并长期珍藏和展出。
杨烨炘还透露,这场艺术展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更是一次社会介入的参与式艺术形式。他希望通过观众的参与和互动,引发更多人对粮食浪费和财富追求的反思。事实上,展览期间,许多观众都积极参与了“淘金米”活动,并带走了一些大米作为纪念品收藏。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艺术展还引发了一个小插曲。有人将假黄金掺入其中,试图混淆视听。然而,杨烨炘对此表示理解,并认为这一行为反而让探讨变得更加有意义。他强调,艺术是多元的,不同的声音和观点都是艺术的一部分。
对于这场艺术展引发的争议和讨论,杨烨炘表示非常欣慰。他认为,这正是艺术所应该具有的力量——引发思考、激发讨论、推动社会进步。他希望通过这场艺术展,能够让更多人关注到粮食问题,珍惜每一粒来之不易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