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这家名为“岸景纺织”的企业长期从事外贸出口,主要向欧美市场供应高端面料。然而,随着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海外客户因关税成本上涨而突然取消订单,导致企业面临短期资金压力。这一事件并非个例,今年以来,国内不少外贸企业都遭遇了订单波动、利润缩水等挑战。
面对危机,该企业负责人并没有选择慌乱或抱怨,而是积极寻找出路。她表示:“国际生意有不确定性,但企业不能坐等政策救济。如果外贸短期难以恢复,我们就调整方向,把重心转向国内。”事实上,近年来国内消费升级趋势明显,纺织服装内需市场规模已突破1.5万亿元,直播电商、国货品牌的崛起为传统制造企业提供了新机遇。
然而,外贸转内销并非易事。业内人士指出,企业需解决三大难题:渠道重构、品牌建设和产品适配。从接大单的外贸模式转向小批量、快反应的零售供应链,对代工企业来说是一大挑战;同时,缺乏终端品牌认知的企业还需借力电商、社交媒体打开市场;此外,国内外消费者偏好不同,企业还需针对性调整设计、定价策略。
尽管如此,该企业负责人依然充满信心。她引用了马云的一句话:“如果国际贸易有得做,我们就做,国际贸易没得做,我们就做14亿人的生意。”她表示,自己与美国迪士尼合作了17年,虽然受到很大影响,但在关键时刻,会支持祖国的一切决定。目前,企业正在积极和美国客户以及上下游企业沟通,商量解决办法,并且多年前就开始布局内贸品牌,积极自救。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国家正加大对企业转型的支持力度。RCEP协议深化区域贸易,跨境电商综试区、制造业数字化改造等项目为企业提供了配套资源。浙江省近期推出的“浙品出海”计划,也鼓励企业内外贸一体化运营。这些政策东风无疑为外贸企业转型内销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次事件不仅考验了企业的生存能力,也展现了浙商在危机面前的担当与智慧。面对国际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浙江老板选择支持国家决定,积极自救,寻找新的发展机遇。这种精神值得所有企业家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