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市气象台预报,4月11日17时起,延庆、昌平、门头沟、房山等地将率先出现8-9级阵风,城区20时前后也将受到影响。12日6时至22时为风力最强时段,平原地区阵风可达9-11级,山区局地阵风甚至超过13级。伴随大风而来的还有沙尘和强降温天气,这使得市民的恐慌情绪进一步蔓延。
面对即将来临的极端天气,许多市民选择前往超市和生鲜平台购买生活物资。在北京东城区的一家盒马鲜生门店,工作人员表示,从11日中午起,蔬菜区的货架几乎被清空,仅剩冷冻水果和部分耐储存肉类。线上订单量也激增,配送时间普遍延迟至次日,部分区域甚至显示“运力已满”。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北京房山区的盒马门店,新鲜蔬菜已无法购买,仅剩一些冷冻水果,而肉类食物库存虽然较为充足,但送达时间也显示需要等到次日。
盒马方面对此表示,由于大风天气的影响,物流系统面临巨大压力,可能出现无法补货的情况。尽管盒马在北京、上海、广州等6大城市已完成常温仓、冷冻仓建设,具备全国发货能力,但在极端天气下,跨区域调拨效率大幅降低。一位物流司机透露,11日上午,京藏高速、京港澳高速等路段因大风封闭或限速,货车通行时间延长了3倍以上。
除了抢购生活物资外,市民们还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应对大风天气。部分居民在窗户上贴上了“米”字形胶带,以防止玻璃破裂。这种贴法不仅可以改变玻璃的自然频率,降低出现共鸣效应的几率,让玻璃不容易破碎,而且即使玻璃破碎,也能较好地控制掉落范围。同时,这种贴法还可以节省胶带用量,保证室内采光,比较适合一般家居使用。
然而,也有专家指出,在窗户上贴胶带虽然有一定的防护效果,但并不能完全防止玻璃破裂。对于防止台风等极端天气对玻璃的影响,更有效的方法是将玻璃改为强化玻璃或增加挡风玻璃。
此次大风天气不仅考验着盒马等生鲜平台的应急供应和配送能力,也反映出市民在面对恶劣天气时的物资储备需求。未来,如何在极端天气下更好地保障市民的生活物资供应,将是城市商业和物流企业需要共同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在这场与恶劣天气的“赛跑”中,政府、企业和市民都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应对能力。政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调整公园、景区等公共场所的开放时间,确保市民的人身安全;企业积极应对“爆单”情况,尽力保障物资供应;市民则理性抢购物资,采取多种措施应对大风天气。相信在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人们一定能够度过这次极端天气带来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