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9 09:37:00 智门财经
『前言:作为继主导收购Red Hat之后,由IBM新任CEOArvind Krishna主导的第二次大动作——分拆基础架构管理服务业务(Infrastructure Services)独立上市——具备卓越的战略远见和高超的竞争技巧。』
关于IBM分拆“基础架构管理服务业务(Infrastructure Services)”独立上市的计划,国内媒体、中文社区多有误读之处,要想较为准确地解读这一计划,需要立足于我们中文世界自己的语意语境,来理解IBM是如何看待科技趋势、竞争态势的,同时也要对IBM的整体业务架构、内在商业逻辑有一定的了解。
一、是“分拆”业务而不是 “拆分” 公司,世界依然只有一个IBM,而非IBM“一分为二”
这是当前外界对IBM分拆基础架构管理服务业务独立上市计划误读最严重的地方。类似分拆业务独立上市的行为,在国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远的比如2004年马云将支付宝业务从淘宝系统当中分拆独立,2010年再次将支付宝业务从当时阿里巴巴的VIE架构中分拆出来,近的比如荣耀手机业务从华为当中分拆出来。大家一般不会说当初的淘宝或者阿里巴巴、或者今日的华为被拆分。
“分拆业务”和“拆分公司”有本质区别。比如大家常见的反垄断所导致的公司拆分案例。如1984年-1999年这15年间,美国百年电信巨头AT&T出于反垄断目的被不断拆分,先是一分为八,后又一分为二,后来再一分为四。著名的还有2014年惠普的拆分,将个人业务和企业业务一分为二(HPI和HPE)。二者的区别是“分拆业务”体量一般相较于母公司体量要小很多,分拆之后和母公司一般会形成上下游关系继续紧密合作,从而发挥聚焦作用,集团作战,类似阿里巴巴前后两次分拆支付宝业务就属于此。“拆分公司”则一般二者体量相当,相互之间也不再有什么密切联系,有的甚至形成竞争关系,AT&T的反垄断拆分和惠普的拆分则属于此类。
此次基础架构管理服务业务分拆独立上市后,新公司(NewCo)仍和母公司IBM有紧密的上下游关系继续合作,体量也比母公司小很多,因此属于分拆业务。而不是 “拆分” 公司,世界依然只有一个IBM,而非IBM“一分为二”。
二、分拆的是“基础架构管理服务业务”,而非“基础设施部门”
IBM没有叫“基础设施”的部门。
要准确理解这一业务,您需要大致了解一下IBM的业务架构,了解它在IBM的业务架构中所处的位置、所包含的具体内容。虽然IBM的业务架构庞大而复杂,但是您仍可以通过IBM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进行简单了解。
根据财报显示,目前IBM分为5个一级业务部门,这5个一级业务部门下面共有12个二级业务部门(用另一个维度可划分为13个)。【*注意财报只显示了经营部门,能带来直接营收的,如IBM研究院等研究部门,HR、财务等管理部门并未显示其中。】此次计划分拆独立上市的“基础架构管理服务业务”属于这12个二级业务部门中的一个。IBM没有所谓的“基础设施部门”,“基础设施”的各业务模块是分散在这12个二级业务部门当中相应的分支板块里的。
第一个一级业务部门是“IBM云计算和认知解决方案部门(Cloud & Cognitive Software,缩写成CCS)”,包含2个二级业务,分别是云计算平台和数据平台。这个一级业务部门还有另一种分法,即分为红帽、认知应用和交易处理平台3个二级业务,原英文表述全句是:Cloud & Cognitive Software (includes Cloud & Data Platforms which includes Red Hat, Cognitive Applications and Transaction Processing Platforms)。
第二个一级业务部门是“IBM全球商业服务部门(Global Business Services,中文社区比较熟悉它的英文缩写GBS)”,下面有3个二级业务,分别是咨询业务、应用管理业务和全球流程服务业务(Consulting, Application Management and Global Process Services)。
第三个是“IBM全球科技服务部门(Global Technology Services,中文社区比较熟悉它的英文缩写GTS)”,计划分拆独立上市的“基础架构管理服务业务”便来自这一业务部门。除了基础架构管理服务这一业务,该部门还有另外两个二级业务,分别是云服务业务和技术支持服务业务,这两个业务会继续留在IBM(Infrastructure & Cloud Services and Technology Support Services)。
第四个是“IBM系统部门(Systems)”,下面包含系统硬件和操作系统软件2个二级业务(Systems Hardware and Operating Systems Software)。
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一级业务部门是“IBM全球融资部门(Global Financing)”,该部门有融资业务和二手设备销售业务2个二级业务(financing and used equipment sales)。如下图:
三、准确理解此分拆计划您需要掌握IBM一级业务部门之间基本的内在商业逻辑
IBM机构非常庞大,业务非常复杂,身处其中,要想对其业务架构进行详尽描述,非一本书不能尽述,然而如果我们距离其足够遥远,仍能观察到这些要素简单、清晰而质朴的联系。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文社区有越来越多的人士会问:“你们IBM现在在做什么业务呀?”一言以蔽之:“专门帮助客户进行‘数字化转型’、‘数字化重塑’。”这是一门永不过时的生意,只要科技仍在向前发展,企业政府、机构组织的“数字化转型”、“数字化重塑”就不会停止。为了做好这门生意,IBM持续进行大量科学研究和科技研发,以确保一直处在引领全球科技的位置。幸运的是,109年来,IBM也确实持续地做到了,最近的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区块链、云计算……,近段历史时期的电子商务、智慧地球……,历史上那些最新最前沿的科技和思想被IBM不断带到全球每一个角落的企业政府、机构组织——全球最顶尖的10000家企业,绝大部分均请IBM来确保其科技系统的先进性。
5个一级业务部门之间大抵存在这样简单而质朴的内在商业逻辑:由“全球商业服务部门(GBS)”帮助客户提供咨询,告诉客户其所处的“数字化转型”阶段和应采取的“数字化转型”方向;然后将“云计算和认知解决方案部门(CCS)”所开发的领先软硬件产品、服务、解决方案导入到客户的“数字化转型”实施当中;由“全球科技服务部门(GTS)”来提供前中后期的运维、服务和技术支持;“系统部门(Systems)”则负责其中的基础软硬件及操作系统,毕竟IBM有强大而常青的大型机业务,也有大量的硬件产品,这些都主要由“系统部门(Systems)”来负责;“全球金融部门(IGF)”提供各类投融资以及处理二手设备变现,以确保IBM的血液循环、保持身体各机能的年轻活力。
可能与外界想象不同的是,这5个一级业务部门之间并不是完全紧密耦合的,“全球商业服务部门(GBS)”不一定非得必须向客户推荐“云计算和认知解决方案部门(CCS)”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GBS可以推荐任何第三方他们认为对客户好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可谓全球选型、全球推荐、全球采购;“全球科技服务部门(GTS)”也不一定非得等着CCS和GBS才有客户,许多企业自己或者请第三方非IBM建立的科技系统,会请GTS来帮助提供运维、服务和技术支持,可谓全球运维、全球服务、全球支持;同样“系统部门(Systems)”、“全球金融部门(IGF)”也有许多自己玩的空间。5个一级业务部门之间也没有必然的业务先后逻辑,一个部门不需要等靠要另一个部门,各能自创营收,相互之间是开放的。如下图:
由此可见,此次计划分拆独立上市的“基础架构管理服务业务”部门,是一个以提供领先科技运维和托管为主的团队,他们常年驻扎在客户那里,不但帮助客户运维和托管IBM的科技系统,也帮助客户运维和托管客户自己搭建、或者请别的第三方非IBM搭建的科技系统。这里面没有大家误传的IBM “基础设施”如大型机、核心基础设施硬件等,与该业务同处于“全球科技服务部门(GTS)”下面的云服务业务(Cloud Services)、技术支持服务业务(Technology Support Services)也继续留在IBM,为IBM云计算(如IBM金融服务就绪公有云)、以及其它业务提供服务。
四、IBM是如何看待当前的科技趋势、竞争态势的
外界一般认为,IBM错过了云计算的发展窗口,甚至认为相对于亚马逊、微软来说,IBM已经输掉了云计算的竞争。IBM则认为,云计算的竞争应该分为好几场,至少会分为两场,第一场是目前公有云的竞争,这场竞争主要是将单一需求、非核心业务、非敏感数据上云的过程,约占全部需求、业务、数据的20%左右,在这场竞争中,相对于亚马逊,微软,IBM确实处于追赶的市场位置。然而,目前公有云的红利已处于消退的态势,其效益边际已经显现,IBM要做的不再是去争夺旧的竞争优势,而是全力以赴,抓住云计算下一场新的竞争优势——混合云的竞争——一种跨越本地、私有云和公有云的互操作式 IT 环境。在下一场竞争当中,复杂需求、核心业务、敏感数据将会实现上云,这是占全部需求、业务、数据80%的市场,规模也远大于第一场公有云之争,将达万亿美元。
IBM看准了混合云和人工智能未来将成为商业和交易的载体,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最终将成为计算本身的载体。作为全球计算机的先驱,IBM必须拿下这场竞争的最终胜利,对IBM而言,这已远不仅是一场商业竞争,更是一场证明自我存在价值的正名之争、尊严之战,在这一点上,IBM似乎没有什么退路可选。因此前任CEO罗睿兰女士(Ginni Rometty)、现任CEOArvind Krishna 都在不遗余力地加速推动IBM的混合云增长战略。
IBM之所以有信心能赢得下一场竞争,源自于对其百年来持续深厚的科技积累,对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自信,对企业、行业、商业的深刻理解,在金融等受监管行业的卓著声誉,以及在为世界上最关键的复杂项目当中无数次成功构建应用、技术和基础架构方面所积累的丰富经验。
五、此次分拆“基础架构管理服务业务”独立上市计划的内容简要介绍
目前该计划尚处于宣布阶段,还没有得到相关监管部门批准以及IBM董事会的最终批准,顺利的话预计在2021年底完成,因此目前不论对员工、对客户都没有什么实质影响。
分拆独立上市后的新公司(NewCo)将和IBM形成上下游关系,未来继续保持深度合作。新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基础架构管理服务公司,是第二名的2倍,为客户提供广泛的包括传统和变革性的基础架构管理服务。
IBM则全力以赴专注于发展开放式混合云平台和人工智能,开发最具竞争价值的相关软硬件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以加速客户向认知型企业转型。目前外部已经有许多关于此次分拆计划内容的介绍,本文不再赘述。
六、综上信息,分拆“基础架构管理服务业务”独立上市背后的诸多战略好处
当您初步了解了“基础架构管理服务业务”在IBM业务架构当中所处的位置,初步了解了IBM一级业务部门间基本的内在商业逻辑,同时了解了IBM是如何看待科技趋势、竞争态势的,设想您处在IBM掌门人的位置,便多少能体会到此举背后的一些战略考量,以及预期可以带来的诸多好处。这种好处是周到的、全方位的,包括IBM的员工,计划被分拆独立上市的该业务部门的员工,以及IBM的客户,未来新公司的客户,IBM的投资人等。
分拆最大的战略益处,是使得IBM与亚马逊、微软等这些大的公有云平台商进行广泛而深刻的商业合作成为可能,从而给IBM自己、给这些大的公有云平台、给客户、给未来的新公司、给多方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合作空间。随着IBM转变成为一家更专注于
分拆的第二大好处当然是IBM得以精兵简政、精简机构、集中全部资源到核心目标上来——发展开放式混合云平台和人工智能,对于新公司而言,则释放了生产力。“基础架构管理服务业务”属于IBM的一个二级业务部门,但是员工总数庞大,而且随着业务存量的不断扩大,该部门需要不断增员固然也是意料之中,让IBM完全忽略如此庞大的业务部门的各种发展诉求,心无旁骛发展核心目标,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分拆该业务之后,IBM能极大缓解管理压力,毕竟IBM需要全力以赴,才有可能在未来取得成功。
对于新公司而言,这也是好消息,他们取得了最大的自由管理权,而且分拆独立上市后,他们和IBM、和目前各大公有云平台、和各超大型企业都成了上下游关系,市场空间大大拓展了,他们将成为云计算竞争的直接受益者,而非在IBM时直接竞争的参与者。
分拆的第三大好处是针对IBM和新公司员工而言的。大家都有直接感受,被分拆独立上市的业务,通常会成为造富的机器,因此在国内,大家会更愿意去即将被分拆独立上市的业务部门工作,未来也会获得更容易的迁升机会,以及更多的市场机会。对于留在IBM的员工而言,随着战略红利释放,公司的业绩会得以好转与发展,股价的上升,在职位和收入上也会有相应的回报。
分拆的第四大好处是对IBM的客户和合作伙伴而言的,在开放的体系中,企业、合作伙伴与IBM和那些大的公有云平台都获得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更灵活的合作方式。以国内客户为例,IBM的转变使其与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可能展开广泛的合作,从而一定程度上消除此前与IBM合作所存在的顾虑。此外,通过多方合作,IBM、云平台和客户,三方可以建立相互监督、相互背书的全球可信安全认证体系。
分拆的第五大好处是对投资者而言的,根据目前公布的方案,“基础架构管理服务业务”分拆独立上市之后,IBM的现有投资者会自动1:1获得新公司的股票。举个例子,假设您现在拥有1000股IBM股票,未来分拆上市之后,您会自动获得新公司1000股股票的配股,即您持有1000股IBM股票的同时,还会持有1000股新公司股票(当然届时IBM股票市值也会相应调整)。一般而言,分拆业务独立上市,不管是母公司还是新公司,往往有着不错的业绩和估值表现。以蚂蚁金服为例,2010年支付宝从阿里巴巴VIE架构中分拆出来时,估值仅百亿美元,而在前不久的上市估值中则至少2000亿美元(约1.4万亿人民币),涨了20倍。
写在最后:“如果你沿着成功者的轨迹,去和成功者竞争,除了会让成功者更成功之外,你将一无所获。”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