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8 19:53:55 资本邦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居民对饮食消费呈现出总量快速增长、结构快速升级的新局面。消费者对于品质可靠、营养丰富、口感出色的食材需求不断增长。新冠疫情的发生,也将推动居民健康意识的进步,其中,牛肉富含肌氨酸、维生素B6、肉毒碱、钾和蛋白质、锌、镁、铁、丙胺酸、维生素B12,而且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营养物质组成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特点,这也使得其消费量逐年上升。
据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人均年牛肉消费5.6公斤,大幅落后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与欧美等地区58公斤的平均消费量相比有很大差距。 根据国家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初国内牛肉批发价为55元每公斤,目前国内牛肉批发价每公斤已经超过75.5元。但是,受制于国内肉牛养殖周期长,前期投入大,环保压力重,人工开销多等因素,导致养殖户不敢轻言扩大养殖规模,国内存栏量却在快速下降。2019年末,国内存栏牛总数为8.75亿头,较2000年下降29%,已处于1986年以来最低水平。国内需求增长和肉牛养殖规模难以迅速扩大之间的矛盾越发凸显。此外,在利益驱使下,时有不法分子铤而走险,通过非法入境、瞒报谎报、化整为零等方式,将国外未经检疫的牛肉制品销往国内危害百姓健康。
日前,大康农业大股东鹏欣集团与云南省有关部门在昆明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决定进一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优势对接,打造千亿级肉牛产业。近日,大康农业(002505.SZ)联席总裁董轶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牛肉在肉类消费占比中日趋提升,人均消费水平将看齐发达国家。大康农业通过引入海外优质种牛资源,结合本土独特地理条件,对接国内蓬勃消费市场,不仅是利国利民之举,也是在经济双循环新格局中探索自身定位和发展路径。此次战略协议签署后,大康农业作为肉牛产业的承载主体和实施主体,将继续加大肉牛产业的投入,为满足消费者对优质蛋白质的消费需求不断努力。”
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进口牛肉165.95万吨,较2018年增长59.7%。当前,中国已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牛肉进口国家,国内牛肉供应缺口会长期存在,供应缺口完全依靠进口,已经产生诸如走私、偷税、疫病等问题。早在2017年5月,国家农业部、海关总署、商务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就曾联合发文,要求进口屠宰用肉牛应来自境外指定区域,经过严格检疫程序进入境内试点区域屠宰加工后供应国内市场,明确德宏州瑞丽市、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和勐腊县为首批试点区域。
2017年7月,大康农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竞标成为第一个云南省农业厅确定的中缅边境肉牛产业发展企业,在德宏州瑞丽市开展“中缅跨境肉牛项目”。大康农业面向肉牛产业升级的新征程就此拉开序幕。2020年5月,大康农业定向增发完成,共募集资金16亿元,募集资金将全部投入肉牛产业发展。2020年8月,大康农业大股东鹏欣集团与云南省签订了千亿级肉牛产业的合作协议,大康农业将作为实际运营者参与到项目的运营和管理中,将进一步提升公司肉牛全产业链平台价值,在将公司打造成为国内肉牛行业的标杆企业的同时,助力云南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品牌。
大康农业联席总裁董轶哲指出,以内生式增长来满足国内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形成以国产牛肉为主,进口牛肉为补充的市场格局很有必要。大康农业计划从新西兰、澳大利亚、智利、乌拉圭等非疫区引进优质能繁母牛,并采用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依托在新西兰拥有的16个牧场,以及大股东鹏欣集团旗下的13个牧场,以较低成本获取海外优质能繁母牛是大康农业的一大优势。
9月11日,在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上,大康农业推出“鹏和境牛”品牌,与苏州农副产品产业园、青岛金禾天润集团上海纽滋实业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云南通略、瑞丽海禾等公司签订深度合作协议;与98家批零中心店铺签订了供货协议,共签约订单15.77亿元。截至10月末,大康农业瑞丽市肉牛产业基地一期项目已经开始正常运营;缅甸育肥及隔离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昆明、保山等地育肥场完成规划选址;昆明市寻甸县凤合镇首批万头肉牛示范牧场已开工建设。
大康农业联席总裁董轶哲表示,未来,大康农业将在国家大力支持国内农业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新增肉牛产能,在云南形成一个年产值千亿级别的肉牛产业链;通过打造“十万头县、一万头乡、一千头村”的肉牛养殖示范基地,造福西南地区千万百姓。未来,大康农业将坚定不移地开展全球农业和食品优质资源的布局,聚焦“农业+食品”投资方向,积极构建以大农业、大健康、大使命、大情怀为目标的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集团,努力将大康打造成最具竞争力的肉牛企业,实现千亿产业目标。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